《書集喜室》.來自古老的召喚
或許是緣分還沒到來,又或許是老房子用盡一切傳遞出一種「它想活下去」的心情,想等待那懂它的人,所以,就算寂寞但也堅定地守在原地。
歡迎下載編排好讀版的:《書集喜室》.來自古老的召喚 (點擊下載)


它,生於1931年。
歷經大時代的興盛與衰落,隨著人事已非的流逝,也曾有人住過但又留它獨自在這,多少年過去,它始終坐落於鹿港杉行街內的一隅,屋子大廳禁不起風吹雨打,早已成了傾倒坍塌,因此它的命運常常徘徊在被拆或保留的無奈。

或許是緣分還沒到來,又或許是老屋用盡一切傳遞出一種「它想活下去」的心情,想等待那懂它的人,所以,就算寂寞但也堅定地守在原地。
上天或許聽見了,就這樣,2013年4月,神奇的機緣下,老屋終於等到了命定的那對夫妻黃志宏、魏小順。
後來這老房子,成了鹿港知名的獨立書店「書集喜室」。

冥冥之中的牽引,第一眼就認定的強大緣分
『就在準備要買原本看的那間房子時,突然接到仲介電話說有一間昨天屋主剛要賣的老房子,我跟我老婆二話不說就前往去看。』
『看到的第一眼,我們就喜歡上了。』
『一間有歷史的屋子真正的價值是,可以看到當時的生活模樣,我把房子修好回復到它原來的樣子,雖然這個過程不容易,但是大家都說我買對了。』
老闆說著,我聽著,我是多麼無比享受的聆聽這段故事。
現在,換我將挖掘到的故事道給你們聽。

我在名為「書集喜室」的老屋中,坐在曾是孝親房的這廳,身下的木板床還會發出咿咿聲,不知為什麼特別讓人感到親切,一邊啜飲著老闆現摘香草沖泡而成的茶,一邊和他聊起屬於這裡的點點滴滴。
「我總覺得房子就在等你們,而且也只有你們看懂它的價值,並且把它修復回真正的樣貌,如果不是你們,也許現在房子就被拆了或是變成其它的樣子了。」
「丟啊!可能就是緣份啦,我們一看到這個房子就好喜歡。」黃志宏老闆國臺語穿插的與我聊著。
拜訪書集喜室的這一天,我趕在老闆開門之際就前來報到,笑著和他再次自我介紹,他說他還記得我。
靦腆、溫和、謙謙有禮是老闆給我的第一印象,但深聊後會發現老闆無法掩飾地博學多聞都蘊藏在一言一語之中,若多誇他一分,他還會謙虛的反駁,可談吐之間都是知識與道理。
老闆夫婦和這間房子的緣分說來也是一段曲折的故事。

一切就從中年返鄉的夫婦開始
老闆黃志宏是二港(福興鄉)人,原本與老闆娘魏小順在台中定居二十幾年,中年後決定返鄉開始另一種恬淡的生活,並開始在鹿港尋找他們心目中屬意的房子。
「在巷子也沒關係,土地也沒關係,我們可以自己蓋。」老闆說著一開始尋找房子時與老闆娘的想法。
就這樣看啊,看啊,全鹿港的仲介都知道他們夫婦在看房子,也湊巧遇上了一間符合他們需求的房子,價格、巷子內、老屋,每一個條件都對了,不過他們卻遲遲無法做決定,早上看、中午看、晚上又去看,心裡頭是喜歡的,但又彷彿不是很強烈。

於是,他們決定最後再次從台中回來鹿港看看這間房子,做最後的打算。
『就在準備要買原本看的那間房子時,突然接到仲介電話說有一間昨天屋主剛要賣的老房子,我跟我老婆二話不說就前往去看。』
因為這通電話,夫婦倆有了另一個選擇的機會,到了約定處,他們在周邊等待仲介到來時,剛好看到一間大廳已經倒塌像是廢墟的老房子,因屋頂已破,工人正在架鐵架,他倆還打趣地說,會是這間嗎?

像是一眼就認出彼此似的,這棟「破房子」散發出強烈的吸引力,不斷敲擊著夫婦倆的心湖,不知道為何馬上在心底有了喜愛之意。
緣分就是這麼不可思議,原來這間正是仲介要帶他們看的老房子!
『看到的第一眼,我們就喜歡上了。』老闆笑著說。
在外人眼裡,也許會覺得這房子沒這麼有魅力,不但前廳已成荒廢模樣,買下還要修繕,就算要拆除也得費一番功夫,這樣的房子,真的可行嗎?

老闆的專業正是研習歷史,多年的工作經驗讓他一眼就看出了房子的價值所在,他與老闆娘心中已有了建構藍圖,他們看見的並不是眼前的殘破,而是修復後可以延伸的強大價值意義。
「雖然大家會覺得像廢墟,但是房子前面的立面相當漂亮,並且裡頭的空氣是流通的,我們都感覺到這個空間很舒服,所以兩天內我們就成交了。」老闆邊說邊指畫著房子內部環境。
房子的修復需要花不少錢,要完整保留當時的格局需要很多細工和時間,同時也必須增添適合現代生活的元素,這樣日子才能更舒適,後來連老闆夫婦與兒子都一起下來幫忙敲敲打打,房子自此更多了一種屬於人的情感溫度。

老闆運用了自己的專業知識恢復了老屋原本崩塌的大廳,為了更貼切的將房子復刻,他們還花了許多時間拜訪原本住過這的主人,將所有曾存在這裡的故事、關係、淵源,都慢慢地拼湊起來。
他們不只是單純的想修復房子,還想找回屬於房子的那些歷史記憶,這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珍惜與感謝,珍惜和房子的這段相遇,所以想一併也收好屬於房子的過往,也感謝曾照顧過房子的主人。
要修復的,從來就不只是外觀或者內部格局,而是把重要的發跡源頭延續下來。
「我來跟你介紹這間房子吧!」老闆說著便領著我開始在房子內穿梭。

關於這三個字的由來,老闆也是探尋訪問了許多鄭家家族人員,才有了線索,有人說是商號、有人說是祖先名,但若論最可能接近真實的答案,是一位親友曾在鄭家墓碑上看到「永益」二字,藉此推斷極可能是他們的堂號。

原本坍塌的大廳現已成了書店核心,滿滿的書籍甚至推放至地板,但老闆是細心呵護與寶貝這些書的,清潔整頓都不會少,抬頭會發現天花板是美麗的樓井,書店內的氛圍很古老卻也讓人感到舒適。

店內有販賣簡單輕食與茶點,二樓與內部則是可以用餐之處,大廳之後是廳後房,也是現在俗稱的孝親房,家中地位最高者通常會以廳後房為居,不管是木板床還是周圍的木材,皆有百年,可謂歷史之物,老闆將之保存下來,同時也非常注意日常養護。

再往後頭走,可以看到有天窗的廳,開書店這六年多來,老闆每日都擦,沒仔細看還以為那是個與外相通的空洞,只因天窗皎潔明亮的讓人看不著痕跡,這也是相當多人喜愛的空間之一,桌上更時常映著天窗所照射下來的那抹陽光。


這廳的一旁就是天井的格局的走道,整體明亮感再向上提升,天井的功用更伴隨著通風涼爽之益,睜大眼還會看到水井,緊接著的就是廚房,所以在用水方面也能更加便利。


房子甚至也保留了防空洞,就在後方小花園一處。
老闆將原本填在裡頭的屋瓦都給掏盡,恢復了他真實原樣,並在裡面設置了一個小鞦韆,邊上長了綠意的蕨類,像極了秘密空間,偶爾大雨來襲時,還可以看到洞內開始蓄水。

老闆十分歡迎下去感受一下這樣特殊的空間,他也會在一旁溫和提醒每一腳步都要踩穩,守護著房子也守護著訪客。
連防空洞都保留,這房子的特色又增加了一分。

接著是二樓,這有我們聽過但不常看到的樓井,前區是可以招待客人的空間,後頭則是老闆夫婦休憩之處。
「到一間街屋,如果想知道當時這戶人家的富有程度,看樓井就知道,像是挑的越高,樓井開的越寬,同時還有雕樑畫棟的華麗程度,都是可以判斷之處。」

所謂樓井在街屋賦予相當重要的角色,做生意時隨時須升降貨物、貨物儲存囤放等,更重要的一點是,在當時電燈尚未普及的時代,樓井可幫助房子內採光提升,並更加流通空氣,也因此老闆笑著說:「我每天都要勤擦這樓井的欄杆,不然風沙很快就覆上厚厚一層。」
從樓井往下看,正正好可以看見書店光景,在從前也相當於做生意時隨時可以查看一樓狀況之用。
老房子最樸實的智慧,也許無法與現代科技相比擬,但仍舊滿足了過去人們在生活上的需求。
老闆說:「我非常尊重這房子的格局,有些地方其實已經損壞的很嚴重,但我仍然希望可以恢復它原本的樣貌,一間房子的歷史價值其中一環是,可以從這每一處線索回顧當時生活的情景,反映當代的產業與生活,這是很珍貴的。」

房子修復好了,那接下來,要做些什麼呢?要怎麼樣才可以讓更多人也可以一起來認識這樣的老屋,延續它更多的故事呢?
「開書店吧!」這是當時在老闆夫婦心中閃過的念頭,他們甚至沒有想太多,更沒有以賺錢為目的去經營,只因書店好入手,同時他們倆愛看書,多年買書的習慣,用坐擁書城來形容家中書籍都不為過,所以就決定將家中的書拿來賣,這一賣,便賣出了老屋可以用另一種方式生存的發展能力。
「也曾有的書捨不得賣,但後來我們想通了,我們喜歡的未必別人喜歡,也許會放在書架上很久,但如果可以遇上真正想看的、喜歡的人,那也很好,所以我們就把好多好多書都拿來賣了。」
這個過程也陸續得到許多親友贈與書籍,祝老闆倆夫婦一臂之力,原先還沒被放滿的書架,後來逐漸的填滿了。

平常就老闆一個人顧店,閒暇之餘,若沒有客人他也是靜靜閱讀書籍,在這,不管是什麼書、什麼問題,和老闆聊聊都可以獲得許多啟發。
開書店,有時候可以看到人生百態還可以收集很多故事。
「老闆,你在賣書的過程會不會好奇,為什麼客人會想讀這本呢?」我向老闆詢問。
「偶爾會啊,我就會問對方為什麼要買這本書?是學生嗎?還是工作需要?後來才知道,原來有些人本業跟有興趣的真的都不大一樣,他們就是單純愛看。」老闆回應著我。

與人有關的故事,說來說去可能都會有所雷同,但有一次,卻讓人印象相當深刻。
曾有一名老先生到書集喜室來,尋找了半晌關於經典、史記等等的書籍,前前後後來訪數次,每一次他都抱了相當多的古籍,請老闆為他保留,待他日後錢夠了會都買走,並先以身上足夠的錢買了幾本。
他似乎在尋找什麼,彷彿有著莫大的疑惑渴求能從書裡發現答案。
問了老先生,為什麼專挑這些書呢?
老先生說:「現在的人心都跟以前不一樣了,所以我想知道以前的人是怎樣,現在的社會和生活是怎麼樣演變的。」
老先生或許不是富有人家,但他依舊堅持用自己努力賺來的錢,去買下一本又一本書,期望在書中尋找到,可以在這個他不了解的世道喘息的方式。

許多人知道他的故事後紛紛想要給與贊助,就連老闆都曾想贈書於他,但老先生堅持拿了書就要付錢,生活或許不輕鬆,他仍有自己堅持的原則,也許這正是他還揚起頭踏實過日子的方式。
後來老先生沒有再回來了,我們都想知道他是不是找到答案了?
下一次老先生若再來訪,老闆答應我會問問他找到心中答案了嗎?把他的故事流傳下來,而書集喜事,依然一如往常的在杉行街,等待所有旅者、過客的到來。

書店本身的運作並沒有過多的廣告宣傳,也不以餐食營利為主,雖然是複合式的模式在經營,但老闆夫婦更希望的是,來的人都是喜歡書籍也想認識老房子,如此更能與他們當初的理想媒合。
老闆相當注重「生活」二字的意義,不管是步調快抑或慢,這棟老屋喜歡用不疾不徐的節拍,將美好與溫馨打進每個人心中,這是一個店也是家,在所有細微的地方都可以看到老闆夫婦愛惜之心,從來不大肆喧嘩這裡的存在,在資訊快速又發達的此刻,即使他們靜也慢,卻不曾在這如同急流般的漩渦世界迷失方向,只因他們始終透徹自己心中所思,實踐著自我的理想。

書店的收入確實不多,餐點的金額平易近人,古籍的訂價也都不高,但是每一個人到這來,都會被濃厚的情感給沾染,書店的價值又藉由這些人所延伸出去,在杉行街像朵花綻放,芬芳流散在巷弄,也許書店一直以來都不是完全的賣書,而是賣一種價值,同時緊緊牽住人與環境與屋子之間的情感。
「書集喜室」名字原意為:這古樸的店就是「書的市集」,同時願每個人來這個空間都能是「喜悅的」。
下一次,到鹿港去吧,尋找那傳說中的杉行街,漫步在巷弄中與書集喜室相會,帶走屬於你的那本古籍,雋永生命中的這場美好相遇。
書集喜室,在充滿書的市集裡充滿喜悅。
《書集喜室》
地址:彰化縣鹿港鎮杉行街20號
營業時間:週三至周日 11:00~17:30
了解更多:官網

關於這房子:
一間小店,
營生為是;
創造生活感亦是;
堆起日常的寧靜改變更是。
By 書集喜室